战大海主席在“以港兴市”专题协商会上的讲话提纲
2016-08-28 09:11:03

 

在“以港兴市”专题协商会上的讲话提纲
 
    刚才,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口岸办、海洋与渔业局等4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还有4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这些部门的工作情况阐述全面,对港口经济发展内涵把握全面、分析到位,今后的措施也很得力,对于推进“以港兴市”有很好的启示启迪作用,希望有关部门要深入思考、相互借鉴。各位委员、行业代表聚焦港口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后,市政协将认真汇总、归纳、整理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协商工作的重要成果提交市委、市政府参考。
综合分析目前的形势,我们探讨“以港兴市”战略似乎是不合时宜,归纳起来至少有三大不利因素,一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经济下行,带来了航运市场的低迷。另一个是国家和省里都出台了限制港口发展的政策,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不再审批建设新的港口。再一个是随着“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推进,一些大进大出的重化工行业产能大幅度削减,依靠重化工货物发展起来的港口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第四个是我市港口处在辽东半岛港口群、环渤海港口群和胶东半岛港口群三个港口群的夹缝之中。但凡事都具有两重性,用辩证的眼光看,经济下行并不等于所有地区、所有产业的发展都低迷,一些区域、产业反而逆势增长,为包括港口在内的物流运输行业供给了新的发展动能。近年来,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就是有力的佐证。只要港口行业选准了对象,完全可以开辟发展的新天地。国家限制新的港口建设,恰恰为我们拥有港口的区域,淘汰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让出了航运市场空间。推进供给侧改革,坚持的是有保有压、有增有减、有去有补的原则,国家整个经济增长总量没有下降。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速度更快,产能更大,港口无疑仍然担当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即便当前备受青睐的“互联网+”最终也离不开港口的支撑。处于三大港口群的包围之中,反而可能出现一些港航企业出于扩大竞争实力的考虑,实施相互之间在资产、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上的重组和合作,通过优势叠加,催生出新的发展动能。综上所述,推进“以港兴市”战略有挑战,更有机遇,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横下心来持续推动,就没有突破不了的难关。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专家学者预言,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控了发展的主动权。事实上,从历史到现在,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国的崛起、区域的繁荣都是从海洋起步的。有统计表明,全世界经济总量50%以上集中在沿海岸带300公里之内的地区衔接口;就我们荣成而言,海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港口经济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如果把海洋、海岸、陆地比作一条扁担的话,那么港口就是那“挑担人”,只有“挑担人”的腰板硬、体质壮才能肩负起陆海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重任,我们应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以港兴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按照拓展出海口,做大入海口,畅通海陆衔接口的思路,进一步把港口这个“挑担人”养大育壮,使其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更强的辐射带动和支撑功能。
    围绕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政协不仅组成由积聚主席带队的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交流,机关内部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探讨,每名同志都谈了各自的看法。因而,今天我提出的以下建议集中了政协机关所有同志的智慧,现归纳转述给在座与会的同志,以期使大家有所启示,有所收获,有所参考。
一、要用一体化的思维,开辟海陆对接的通道。从八十年代末,石岛港实行一类对外开放以来,我们多次甚至反复强调,地处沿海、离韩国最近是荣成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推进以港兴市不可多得的优势,但迄今为止,港口经济发展并不理想,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充分凸现出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致命的因素是港口与陆地的对接度太低,不仅市外的商品货物很少把我市港口作为出海口,并且市内的大宗商品货物也从其他区域出境。有两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友情链接
 

常用表格下载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荣成市委员会 鲁ICP备15016669号
电话:(0631)7561182 地址:荣成市府东南路 邮编:264300